Dolang

职教培训

站内搜索

如您有任何需要请联系我们

    • 客服电话:
    • 0531-87586166   87586199
    • 客服QQ:
    • 2900871877     1822945499
    • 详情请咨询QQ

职教资源

职业院校“分类培养”教学改革实施策略

[发布时间2007-05-08 | 发布人:dolang | 收藏本站]【字体: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近年来实现了超常规发展,为顺利实现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过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随着高职招生规模的扩大,生源组成及生源质量也区别于以往。总体而言,高职生源的文化基础水平和知识结构呈现多样性和一定的层次性,这促成了学习需求和发展方向的多样化,因而学校无法顺利组织和实施统一的教学活动。如何很好地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共同提高,全面培养合格的实用型人才,是高职教育面临的新课题。为此,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开展以“分类招生、分类教学、分流培养”为主要内容的“分类培养”教育教学改革,即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按学生这个主体来设计教育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挥学生优势特长、全面发展学生能力,取得了一定的实效性。
    一、强化教育以人为本和因材施教的理念
    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式是全面培养合格的素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应该积极回应家长的教育愿望与教育投资,提供给学生真正需要的教育服务。要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学得二技之长,必须充分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专业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应该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选择,让学生选择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专业和专业方向。首先要淡化专业意识按大类录取,再根据学生在学习能力、知识基础和情意特征等方面个体差异,按学生的实际文化基础水平的高低和素质潜力、兴趣特长,将学生分成A、B、C三类,对各类学生分别制定切合他们实际的目标,并为每类学生设置相应的教学环节,分类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即应用技术研究型人才、技术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使广大学生在“职业教育”这个平台上,充分发挥其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在保持其“实用型高级技术人才”的本质特性的前提下,将个体文化基础水平和知识结构的差异转化为专业技能、专业方向的侧重点的区别以及专业特长的各有千秋。
    二、改革教学管理模式,稳妥实施分类招生、分类教学、分:流培养方案为保障“分类培养”教学改革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形成清晰的改革思路,积极改革教学管理模式,稳妥实施分类:招生、分类教学、分流培养方案。 
    (一)正视学生个体差异,进行科学分类定位
    着眼差异,分类定位,通过考核和适当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定出切合学生实际、适应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学习目标。按学生的实际文化基础水平的高低和素质潜力、兴趣特长,我们将学生分成A、B、C三类,对各类学生分别制定切合他们实际的目标,分类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应用技术研究型人才(A类)能比较扎实地掌握本专业比较深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备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后劲,既可以进入高一缴学校深造,也可以直接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技术应用型人才(B类)具备与本专业相适应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掌握相应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较宽的知识面。技能型人才(C类)能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具有非常熟练的生产技术操作能力、一定的生产现场技术指导能力和组织能力。合理分类的前提是必须淡化专业意识按专业大类或系招生,这样可以进行区分的对象的数量才有保证。这既是出于教学效果和办学效率得以提高的需要,也是公共课、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分类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
    鉴于高职生源的种类很多,各地区的高考试题和评分标准不尽相同,新生人校之后应组织摸底测验,以对学生的实际文化基础进行客观的评价。
    从本质上讲,高等职业教育不是淘汰教育、精英教育,而是成功教育、普及教育。因此,顺应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高职教育要在实践中积极改革与创新,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特色、传统和外部需求等科学定位,明确培养质量要求,立足于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不同类型的应用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目标应该是让所有进入学校学习的学生都能成为合格韵人才,而作为求学主体的学生的实际情形千差万别,所以对学生的成材目标定位必须区分为多种类型。贯彻执行“成才教育”的新思路,使广大学生在“职业教育”这个平台上充分发挥其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将个体文化基础水平和知识结构的差异转化为专业技能、专业方向的侧重点的区别以及专业特长的不同,而其“实用型高级技术人才”的本质特性不能有任何的改变。
     (二)适应目标定位,分类制定教学计划
    在按上述的方法进行分类以后,为适应三种不同的培养目标,必需设立三套不同的教学计划,以确保真正培养合格的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必须及时调整教学实施计划,坚决突出能用、够用和实用的原则。
    无论对于哪一类学生,都应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所以公共课、基础课的教学计划要体现对所有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全面性了解,即不以知识点群的多少作为分类定位,而是在不减少知识点前提下以知识点的难度和深度作为分类内容的区分度。而由此可能导致的C类学生的理论授课时间需求量减少,我们将以增加选修课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对这部分的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启蒙教育,在此阶段暂且不进行最后专业的划分。
    技术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计划依然要体现所有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全面性了解,但由于一个系内各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结构和内容相似,所以要尽可能地实施模块化教学,不同专业的学生通过选择学习与之相应的知识模块,从而达到本专业的基本要求。这类似于制造业中应用日益广泛的“成组技术”,是一种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又有利于学生专业选择的可靠途径。为此,我们大刀阔斧地加强了综合课程的开发,大量删减课程门类。专业课的教学也要按上述方法制订三套不同的计划,A类学生理论授课时间占该课程教学课时的60%,实验实训时间占40%,而C类学生理论授课时间占该课程的40%,实验实训时间占60%,而B类学生理论授课时间和实验实训时间各占该课程教学课时的50%为宜。
    学生通过模块课程的学习可以充分提高和扩展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质,实现“成才教育”的初衷,同时又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利用率,这是当前高职院校普遍师资紧张的情况下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经。
    (三)根据学生特点,分类实施教学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主动适应该类型学生的文化基础和接受能力,力争使绝大部分学生弄懂。教师在熟悉该类型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就知识的深度和难度做出合适的取舍和选择,坚决删除过于复杂的论证过程,切实做到真正体现“够用”、“实用”的基本原则。要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所学课程的强烈求知欲。实践性教学环节要大力加强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大量删减理论性过强的验证性实验,在实验实训中锻炼学生的基本技能、基础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要引导学生将精力转移到学好知识和锻炼能力上来。在教学上,本着理论课“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重点突出专业课和实习教学,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一方面在校内加强技能训练,另一方面,联系实习单位,让学生到实际工作岗位上进行锻炼,使他们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具体实践有机地结合。对于C类学生的培养,要尽可能多地采用“一体化”教学方式,即专业理论课与专业实训课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技能等级培训内容融为一体、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场地一体化、专业课程结业考试与技能等级证考试一体化。
    (四)改革考试,进行分类评价
    首先,各类学生就某一门功课而盲,其侧重点和要求是各不相同的,因此不能采用同样的标准来进行考核。从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出发,可以考虑和入学考核一样,同一门课程考试试卷中同时出现三套不同层次要求的试题。其二,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应该改变过去以一张试卷定结果的作法,而要采取多种形式来综合评定。学生的平时表现(包括出勤)、实验情况、独到见解等都可以作为评定成绩的依据。第三,各类型学生理论与实践课时比例各不相同,所以应将理论成绩和实验实训成绩加权处理后的综合成绩作为判定学生是否合格的依据。根据评价结果,分析各类型学生的达标情况,根据学生达标情况,及时采取矫正、调节措施,鼓励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对教学中存在共性的问题,及时采取集体矫正、调节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方法等措施。总之,这一环节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
    三、妥善处理分类培养教学改革中的问题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和家长普遍认为既然是同一学校、同一专业毕业,则其知识和技能应该是齐头并进的,因此,如何切实加大宣传力度,使分类教学深入人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我们曾对我院七个班总计247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学生赞同实施分类培养的比例为85%。
    要着手构建促进学生协调发展的育人机制。要调整以往一律偏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各类学生的文化基础和培养方向,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业的考评,实行定量计分与定性评价并重,文化知识测验与技能特长考核并举,广泛开设各种课外兴趣活动小组,组织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科技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特长与能力。改革原有单科性、学术性课程框架,开发具有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特点的新课程。要彻底摈弃“淘汰教育”遗留下来的落后教育教学观念,要切实防止将分类培养等同于“分层教学”,以免使分类培养流于人为将学生划分优劣的俗套。由于种种原因的存在,我院的实验实训教学设施方面的差距还很大,分类教学的实施客观上对实验实训提出的更高要求,需要加大教学硬件的投入,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也需要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技能训练效果。
    一方面,由于不同类型学生的实际教学环节各不相同,因此须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式,增大了教学管理的难度,另一方面,同一班级中有三类不同类型的学生存在。如何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既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发挥,又保证学院能随时掌握学生的动态,建立更为科学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模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来源: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